系竹西山外,清辉满白头。
一朝不见此,何处是长流。
诗词解析
第一解:
系/竹/西山/外/,/清/辉/满/白头/。/一朝/不见/此/,/何处/是/长流/。
第二解:
系竹/西山/外/,/清辉/满/白头/。
一朝/不见/此/,/何处/是/长流/。
一朝/不见/此/,/何处/是/长流/。
第三解:
系/竹/西山/外/,/清/辉/满/白头/。
一朝/不见/此/,/何处/是/长流/。
一朝/不见/此/,/何处/是/长流/。
诗词平仄
仄仄平平仄,
平平仄仄平。【头:十一尤平声】押韵
平平平仄仄,
仄仄仄平平。【流:十一尤平声】押韵
诗词赏析
诗词解析:
这首五言绝句意境清幽,通过自然意象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哲思与人生感慨。以下是对诗句的逐层解析:
首句"系竹西山外"
"系竹"可解为倚靠竹丛或心系竹林,"西山外"营造远离尘嚣的隐逸空间。二者结合,勾勒出隐者与竹为伴、远眺群山的超然姿态,奠定全诗淡泊基调。
次句"清辉满白头"
"清辉"既可指月光洒落,亦可喻指高洁品格的光辉;"满白头"既实写月光照亮白发,又暗喻岁月沉淀的智慧。月光与白发交融,构成极具张力的意象,暗示诗人对年华老去的静观。
三句"一朝不见此"
突然转折的假设语气打破前文静谧。"此"指代前两句描绘的竹山辉光之境,暗示精神寄托的消失。用"一朝"强调变故的猝不及防,引发存在焦虑。
结句"何处是长流"
以问句收束全篇。"长流"既指自然界的永恒流水(与短暂人生对照),又隐喻精神归宿。当惯常依赖的宁静境界消失,诗人陷入对生命本质的终极追问。
整体赏析
全诗呈现"静境—惊变—追问"的情感脉络,通过竹、山、月、发等意象的层层叠加,完成从具象到抽象的升华。表面写隐居者对自然景象的依赖,深层表达人类对永恒与短暂的困惑。技法上,"系"与"流"的动词呼应,"清辉"的双关运用,以及"白头"与"长流"的时空对照,均见匠心。
此诗已得绝句"以小见大"之精髓,然在词语锤炼(如"系竹"的准确性)与意境独创性(化用王维《竹里馆》等经典意象)方面尚有提升空间。整体不失为一首有哲思的山水小品。